在香港做完免费核酸检测,我有话想说。
昨天,整个港漂朋友圈
都被香港免费核酸检测刷屏了
作为永远在追热点的小助理我
原本也想加入刷屏大军
跟所有新媒体同行展开一场腥风血雨的battle
然而,这场battle还没开始
就已经结束了
因为
我手太慢
就这样错失了一篇10w+
不过没关系
晚是晚了一天
但我们的稿子跟别人的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呢
因为我们的废话比较多
因为我们的内心戏比较丰富
不信?直接看
● ● ●
千盼万盼的全民免费核酸检验终于开始了!
作为一位爱尝鲜的体验官,同时也是一名积极配合检疫工作的社会好公民,本人当然在第一时间就预约了检测,踊跃程度堪比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小学生。
依稀记得那是个风和日丽的周六上午,我舍弃了难得的懒觉时光,大清早爬起来在手机上预约:登入网站,输入个人资料,选择临近的检测中心,预约成功......诶?这就成功了?
作为一个经历过抢红馆演唱会门票、抢iPhone首发、抢屈臣氏口罩的人,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预约成功了——这次网站竟然没有卡?竟然没有人抢?香港啥时候这么一站式快速便捷了?
直到手机收到短信通知,我才确定,哦,的确是成功了。
我预约的是9月2号上午8点这场,也就是今天。由于昨天开放检测后网上已经有了不少相关新闻,我大概浏览了一下,都在说很方便啦,没有不舒服的地方啦,也让我心里有了个底。
我选的检测中心是大埔富亨体育馆,离我住的地方比较近,起床后我就慢悠悠腿儿着过去了,一路上是按捺不住的紧张和期待(原谅我是一个至今还没做过核酸检测的小白)。
紧张是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会不会疼,虽然新闻报道说一点都不疼,但我真的不相信都伸进喉咙和鼻孔还能不疼......期待又是因为未知所以才期待。
我在7点40分左右就到达了富亨体育馆,由于附近没有任何清晰的指示,导致我像盲人摸象一样走了几个楼梯口才找到正确的入口方向,emmm......初始体验一般般,该检测点还有改进的空间。
不要以为是我太矫情,因为我在排队的时候,听到旁边几位公公婆婆也在抱怨地方难找,还有几位年纪比较大的批评附近没有便利通道,需要撑着拐杖上下楼梯,也是怪辛苦的。
临近8点,我周围已有十几人在排队了(大家都保持着一定的间隔位置),然后体育馆的铁闸,非常准时地在7点59分“唰”地一下拉开!
● ● ●
一踏进大门,我就看到了门口写着一排大字——社区检测中心内不准拍照,录音,录像或直播。(所以抱歉了观众们,我只能进行无图直播了)
工作人员非常贴心地让拄着拐杖的公公婆婆先进到里面的休息区坐着等待,同时高昂着嗓门提醒大家把身份证拿出来,以便登记核对使用。
我选的这个检测点有3个登记窗口,10个检测位置,位置摆放如下图(请原谅我的画功),跟昨天新闻报道里的图片看上去还是有点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采样区之间隔着很远,大概是用身高1米6成年人的步伐走7-8步才会走到的距离。
简单核对身份证后,我拿到了一瓶试管和一包口罩(这也和昨天新闻中说的离开才给口罩不同),然后工作人员就安排我坐到中间的椅子上等待。
虽然是在等待,但心系稿子的我晃着脑袋环视四周,看看有没有什么细节能为我的稿件添砖加瓦,结果板凳还没坐热,手机就收到提示短信,轮到我了。(当然也不是什么都没观察到,比如我发现每检测完一个人,医护人员都会换一对手套,清洁桌面,还是挺严谨的。)
我赶紧站了起来,大步迈向往采样区,谁知一屁股坐下后,我竟然冒出一句怂得不能再怂的话——
“能不能轻一点,我怕疼,有点紧张。”
隔着口罩,我不知道此时医生的嘴角是否扬起了一丝霸道总裁般的轻笑,但她说出口的话还是蛮温柔的:“没事,不怕,很快的。”
她先是解释了一下步骤,“先探鼻子,然后才是喉咙。如果你觉得痒、不舒服、想打喷嚏的话,示意我一下。”
接着对方抽出纸巾给我用来包口罩,在我包口罩的间隙,说时迟那时快,她已经打开桌子上的一包检测用品,拿出我们平时用来挖耳孔的棉签(当然要比我们平时用的长很多),开始给我“挖鼻孔”了!
“抬头往上看。”
我看到棉签进入了我左边鼻孔的深处,简单一探,然后就轮到右边鼻孔。
啥感觉呢?每个做过的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有人说“像是被呛到”,有人说“有点痒”,有人说“感觉自己脑花被捅穿”......而我觉得就像是在“挖鼻孔”。
只是挖得忘形,挖深了一点。
总之我还没从这“挖鼻孔”的酸爽中反应过来时,医生又拿出一支“冰棒棍”,细长细长的,让我打开口“啊啊”地发出声响,宽敞一点的“冰棒棍”抵住我的舌头,另一只细长的则是去探索我的口腔深处。
嗯,就是“冰棒棍”顶到了喉咙的感觉。
当时我的身体下意识反抗“冰棒棍”的探入,医生让我继续发出“啊啊”的声音,没“啊”几句,就突然结束了,取样完成。
我站起来跟她说声了“多谢”,然后挤了点消毒液搓着手离开,边走我边看了下手机,8点10分。
没错,虽然我写了这么大一段,但整个过程只花了短短十分钟,快速简单。
● ● ●
做完检测后,我想聊聊关于核酸检测的争议。
香港疫情持续将近9个月,其实我个人最近已经对疫情新闻疲软了,尤其是7月份第三波疫情爆发,我产生一种“或许今年年底都不会结束”的疲倦心态,所以我不像开始那样天天追踪香港疫情,只是每天浏览一下确诊人数和确诊地点,其它的事情倒是没有太在意。
但全民核酸检测却是我一直期待的,毕竟它象征着香港政府的“抗疫一小步,通关一大步”(是我自己说的,科科),所以上个月一传出消息,我第一反应就是:当然去啊。
只是我没想到,在短短几周,这个计划竟然能引起那么大的争议和质疑......
首先是担心交叉感染这个理由,我只想请问,检测中心的人流,会比海港城排队换优惠券的人流还要大吗?检测中心的空间,会比海港城优惠券换领处小吗?
图:香港01
那些周末还出去逛街的约饭的甚至吃火锅的朋友,就不要跟我说害怕交叉感染这种话了,告辞。
接下来是听得最多的阴谋论,什么DNA啊,什么个人资料啥的。我是觉得作为常常出入境的港漂,资料这种东西估计要拿一早就能拿到,何必大费周章通过这种方式。
况且我觉得自己的DNA还没那么优秀,不至于让人家布一盘大棋来抓我。
当然这些都是香港人的质疑,而港漂最大的争议在于:做了又不能用于健康码,有什么用?
害,这不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吗?香港都没有全民检测的数据,谁能保证没有隐形传播者?内地又凭什么放心大胆地跟你互通健康码?凭梁静茹给的勇气吗?
我也曾抱怨过政府在疫情防控上的反应迟钝、不给力,也和大家一样焦急如焚地等待着通关的那天,但既然现在政府往前走了一步,我也应该配合着往前,总不能一边抱怨,一边拒绝。
最后,我真的希望早日开关,希望能够早日和在内地的亲人团聚。从大年初三回港到现在,我和家人被这个无底深渊般的疫情分隔两地。
真的非常想念他们。
-END-
● ● ●
/本 文 作 者/
隔壁小王
希望早日通关
TA的更多文章
/欢 迎 来 聊 聊/
你在香港做免费核酸检测的体验
/往 期 回 顾/
/征 稿 时 间/
如果,你也想成为
一名香港体验官
想将自己在香港的经历
与更多港漂分享
请点击征稿启事
想要看更多体验官在香港的有趣/实用/奇葩经历
记得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